吳孟達去世了。
那個《重案組之虎》里的曹達華,《九品芝麻官》里的包有為,《喜劇之王》里的臥底警察,《逃學威龍》里的達叔,《大話西游》里面的二當家永遠地走了。
在緬懷的同時,我們有必要了解這個奪去生命的無情病魔——肝癌。為什么肝癌總是發生的這么突然?仿佛一直潛伏在身邊,就等著最后時刻的猛烈發難。肝癌早期真的一點信號都沒有嗎?如何才能及時發現它的蛛絲馬跡?
首先,肝臟不太會「痛」。
肝臟內部是缺乏痛覺纖維的,也就是說,它沒有痛感,即使出現一些小問題,人體也感覺不到很明顯的不舒服。
只有當癌細胞不斷生長膨脹,“觸碰”到包膜了,人體才會有痛感。
因此,當你感覺到痛的時候,往往為時已晚。
等出現疼痛、腹脹、乏力、黃疸等時,多已是中晚期,80%的患者已無法接受手術治療。
其次,肝臟的能力很強,壞了一部分還能正常工作。
肝臟的工作效率非常高,正常人的肝臟大約只需要使用 1/4 就可以滿足日常所需。
肝臟的這 1/4 壞了,還有其他肝細胞可以正常運作。
也正是因為肝臟的巨大潛能,即便是肝癌發展到進展期,到了腫瘤已經長大、在肝內有了轉移灶的程度,有時候肝功能可能還是沒有明顯的異常。
但也因此,肝癌在早期階段不容易被發現,一旦“罷工”,就是永久性下線。
肝癌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:
原發性肝癌的細胞類型有肝細胞癌、膽管細胞癌及含有這兩種細胞的混合細胞癌,肝細胞癌占了原發性肝癌病例中的約90%。
繼發性(即轉移性)肝癌指的是其他器官起源的惡性腫瘤轉移至肝臟,以胃、膽道、胰腺、結直腸、卵巢等腹盆腔臟器癌的轉移最常見。
肝炎—肝硬化—肝癌,被稱為“肝癌三部曲”。
其中,病毒性肝炎約有10%會發展成慢性活動性肝炎,而后者中有50%可發展成肝硬化,肝硬化發生肝癌的幾率約為9.9%~16.6%。
在中國,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高發最主要的病因之一,以乙肝和丙肝為主,兩者所致肝癌占發病總數的80%以上。據估算,我國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占總人口的8%~10%,總人數超過1億,其中約2000萬人為慢性乙肝患者。
這樣龐大的高危人群基數,就好比肝癌有了巨大的“后備軍”。如果想遠離肝癌,就一定要當心潛伏在身邊的致癌因素。
病毒性肝炎
我國過去感染乙肝的成年人數量較多,如果不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,有很大的風險轉變為肝纖維化、肝硬化,進而形成肝癌。但目前,乙肝免疫工作做得越來越好,可以說,未來乙肝病毒感染者會越來越少。
提醒:乙肝雖是傳染性疾病,但一般日常生活中的握手、擁抱、工作、吃飯不會傳染,其傳播途徑主要有血液傳播、母嬰傳播及性傳播。
乙肝患者應及時遵醫囑治療,并建議其家庭成員進行篩查,包括肝功和乙肝五項。
黃曲霉毒素
《美國醫學會雜志·腫瘤學》公布的數據顯示,在1990~2015年期間,我國的肝癌標準化死亡率(ASMR)降低了33%,其中部分原因就是黃曲霉毒素暴露的減少。
酒精肝
酗酒與肝癌的關系密切,這在全球都能找到數據支持。專家預測,隨著病毒性肝炎和黃曲霉毒素影響的減弱,因濃厚“酒文化”催生的酒精攝入增加,很可能會在肝癌形成中占據越來越大的比重。
脂肪肝
脂肪肝發展為肝癌,通常只需要四步,即單純性脂肪肝—脂肪性肝炎—肝纖維化—肝硬化—肝癌。
要遠離肝癌,首先應針對健康人群做好預防工作:
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不煙酒,不超重,不濫用藥物,不吃霉變食物;
一定要接種乙肝疫苗。沒打過的人盡快去接種,如果屬于乙肝高風險人群,注意監測乙肝抗體,必要時補充接種疫苗;
積極治療慢性肝病,包括慢乙肝、慢丙肝、酒精性肝病等,別因為「沒感覺」就忽略它;
患有慢性肝病的人,注意定期體檢通過肝臟超聲、AFP(甲胎球蛋白) 等篩查肝癌。